本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党建工作 | 政策法规 | 群团组织 | 服务指南 | 养生保健 | 离退休园地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离退休园地>>老师教师的回忆>>正文
 
一 实业报国 历尽曲折(1972年前)之《机织科的耕耘与收获》
2013-06-03 17:02 离退办  审核人:

机织科的耕耘与收获

黄柏龄(原纺织系机织教研室教授,80岁)

 

今年是西安工程大学办学百年庆典,回忆这一百年崎岖、艰辛的历程,再看看当前学校欣欣向荣的气象,让我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感概万千。

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是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的机织科。其后又发展为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4月和北平的几个国立大学一起迁至陕南城固的古路坝,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日本投降后,西北联合大学中的工学院,组成西北工学院,校址选在陕西咸阳。这时的纺织系已由单纯的机织科发展成为设置有棉纺织及毛纺织专业的一个大系。

1957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撤消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并入交通大学,由于纺织系和水利系与交大以机电专业为主的专业设置不协调,因此19602月以纺织系和水利系为主成立了陕西工业大学。文革中陕西工业大被调整,由北京疏散至陕西的北京机械学院,在陕工大的校址上建立了陕西机械学院。纺织系又被并入了在咸阳的西北轻工业学院。理由是纺织部和轻工部合并。纺织系成了爹不亲,娘不要的流浪儿,大家心中非常郁闷。这时,纺织系的几位老教授,主动积极地奔波于陕西省纺织工业厅,陕西省分管教育的领导,中纺部、教育部等部门,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反复陈述纺织系的重要性。在全系教职工的强烈呼吁和不懈的努力下,教育部终于在197812月批准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校址选在金花南路现址。当时由于经费紧张,大家本着勤俭办学的精神,师生亲自参加建校劳动,又通过关系要求西安市领导减少了征地费用等。总之,西北纺织工学院是在历尽千辛万苦后才建成的。学校的一砖一木,都永远会记住纺织系师生劳动时的身影和流下的汗水。为了拓展专业设置范围和提高招生质量,20012月,在全国纺织院校校名中纷纷删除纺织二字的热潮中,西北纺织工学院更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6年升格为西安工程大学。

    在这一百年的历程中,北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机织科,几经变迁,传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优良传统,现在又提倡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办学精神,使学校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万名的技术人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2年创办工学,喊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到1949年全国解放,整整三十七年由于战乱不止,发展民族工业的道路举步维艰,国民经济依然落后,人民仍在痛苦中挣扎。

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央决定优先发展纺织工业,因为纺织工业投资少,建厂周期短,收益快,是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配合纺织工业的发展需要,教育部决定将山西大学纺织系并入西北工学院纺织系,以加强师资力量和提高教学质量。1951年又增招了棉纺专科,机织专科。1953年又决定将原来招收的四年制学生改为三年学制提前毕业,支援国家建设。因此,1953年先后有三个年级的学生毕业,共76名学生加入纺织工业建设的大军中。那个时期的学生,都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苦难环境中过来的人,对建设新中国抱有极高的热情,为能投入祖国纺织工业的建设而感到无尚光荣。在校学习过程中,虽然专业课学的少,但却学到了热爱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成为纺织工业战线上的一支骨干力量。

1952年全国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热潮,纺织系的老师们全力投入学习俄语,边学边翻译苏联的教材及教学文件,并立即投入教学中应用。1952年入学1956年毕业的学生,是不折不扣完全克隆了苏联整套教学过程的,连毕业答辩的规格模式也是全部照搬。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有影响的事情,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72文革后首次招收工农兵学员

经过六年的文化大革命,工农业生产停滞,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技术人员断层,百废待兴。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决定从上山下乡的知青中招收一部分根红苗正的学生,再从工厂中抽调一些优秀工人,入学学习,以应工厂生产的急需。因此从1972年开始,招收学制为三年的工农兵学员及工人进修班学员119人,招收的专业涵盖了棉纺、机织、毛纺和针织等专业。

1977年文革后首次招收本科生

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招生,历时11年。社会上积累了大批待入学的知青,特别是1966年高中毕业的大龄知青。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势相当严峻。教育部虽然出台了照顾大龄青年的政策,但仍是僧多粥少。接着半年后又一次招收1978级学生,这两次纺织系共收新生326人,其中1977年招收(春季生)计有:毛纺专业35人,棉纺专业71人,机织专业36人。共计142名;1978年招收(秋季生)计有:毛纺专业42人,毛织专业37人,棉纺专业35人,棉织专业35人,针织专业35人。共计184名。从此纺织系开始走上恢复教学秩序的正规道路。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

为了编写适合我国国情及反映我国工业生产实际情况的教材,纺织部教育司组织全国重点纺织院校的教师开会,讨论制定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又组织力量编写全国通用的专业教材。这期间纺织系机织教研室出版了《毛织》、《棉纺织厂设计》及《机织工艺与设备》等教材。这些教材是我国在学习苏联及学习从国外引进设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出版的第一批纺织专业教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使我国的纺织品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各大型纺织厂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新型设备。老师们也就紧跟着下工厂,深入生产第一线,学习先进的新设备,新工艺,并编写出教学急需的一系列教材。见表1

改革开放后,国内掀起毛纺织工业的发展高潮。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毛纺锭数1949年仅有13万枚。到1984年就增加到120.52万枚,1988年时,全国已拥有毛纺纱锭226万枚。而且这些新建的毛纺织厂,基本上都分布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陕北榆林等地。因此,我们学校调动了一切力量,从1981年开始大量招收和培养毛纺织方面的技术人才。据统计仅198519861987年三年中,共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约400名左右。纺织工业部教育司将我校认定为全国毛纺织教学和科研中心,委托我校主编全国统一使用的教材《毛纺学》,《毛织学》,和开展有关毛纺织方面的科研工作。

 

1  机织教研室主编、参编的教材(按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

序号         主编或参编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

1 毛织               李枚萼 黄柏龄      纺织工业出版社       1979.8

                     朱松文

2 棉纺织厂设计       李辛凯主编         纺织工业出版社       1981.11

3 机织工艺与设备     兰锦华参编                              1982.2

4 纺织染整工程       李有山 黄柏龄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1

专业英语           王一仇

5 喷气织机引纬原理   张平国主编         纺织工业出版社       1986.2

6 毛织学             兰锦华主编         纺织工业出版社       1987.9

7 自动络筒机电教片  黄柏龄主编        本校电教中心制作发行  1993.9

8 国外新型整经机     黄柏龄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4.5

9 棉织原理           于新安参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5.5

10 棉织设备          马晓峰参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5.5

11 毛纺织染整工艺    张平国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7.8

简明手册

12 纺织工艺学概论    于新安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8.12

13 喷气织机引纬原理  张平国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12

与工艺

 本片曾获中国纺织工业部优秀教学片二等奖。


结束语

西安工程大学从一百年前的北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单一的机织科,发展到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兼有棉纺和机织的全科纺织专业。1949年全国解放后,增设了毛纺织专业。1978年增设了针织专业。1980年增设了染整专业。1982年又增设了服装专业。经历了一百年的艰辛耕耘,至此西北纺织工学院纺织系已发展成为从纺织、机织、针织、染整、再到服装设计与制造,棉、毛、丝、麻均有的完整纺织专业教育体系。西安工程大学已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收获是丰盛的,这些成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有可能。希望全校教职工再接再厉,发扬厚德 弘毅、博学 笃行的办学精神,使西安工程大学不断前进,争取获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后记:

本文作者1951年考入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机织专科班。毕业后,在工厂工作三年。1956年,在全国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返回学校教书。一边教学,一边补学原来未学过的课程。由于作者有在工厂车间工作三年的经验,和同学们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反右以后, 1958 3 7 ,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改造,当时纺织系的大部分青年教师被下放到工厂,从事挡车工或保全工的工作。我被下放到西安大华纺织厂当了一名保全工。在下放期间青年教师们大都经受住了考验,获得工厂的好评。我因为是女同志在干着男人的活,而且很卖力,多次被评为工厂先进生产者。最后被评为西安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这次下放的收获,对我以后的处世、政治立场、教学工作受益匪浅。

总之从1951年到现在,我在纺织系经历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见证了纺织系的变迁和发展。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作好一个人民教师,首先要爱学校,爱自己的工作,爱学生,做学生在品学两个方面的榜样。老师们也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由于作者年逾八旬,有些事早已忘却,只好想到那儿就写到那儿,错误和不到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谅解并指正。

 

 

2012 6 25

 

上一条:一 实业报国 历尽曲折(1972年前)之《纺织实习工厂曾是一朵耀眼的奇葩》
下一条:一 实业报国 历尽曲折(1972年前)之《百年历程促奋进》
关闭窗口
 
· 西安工程大学校关工委“银龄...
· 关于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
· 关于发放春节慰问品的通知
· 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征集...
· 畅谈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喜迎二...
· 关于选聘首批研究员的通知
· 喜迎二十大书画摄影展通知
· 关于2022年开展第五届金婚庆...
· 关于鼓励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参...
· 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建...
· 全省教育系统老干部工作先进...
-更多-

Copyright ©  2012-2013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仁厚北路二号 邮政编码:7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