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党建工作 | 政策法规 | 群团组织 | 服务指南 | 养生保健 | 离退休园地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党建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14-04-08 09:15 离退休党总支  审核人:

以改革创新促稳求进

——当前经济形势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新一届政府创新管理理念,提出“上下限”区间管理政策框架稳定市场预期,通过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等改革举措释放市场活力,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先抑后扬、总体平稳的增长态势。展望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上海自贸区建设等新一轮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将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经济将保持7.5%左右的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

  一、正确看待当前总体经济形势

  2013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大幅减速情况下,我国经济“稳坐钓鱼台”,保持相对平稳运行实属不易。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第一,“稳增长、保下限”政策逐步见效,完成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十八大以后,我国不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一是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要尽量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取消和下放了33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推动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三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创意等新消费增长点,增加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7.5%7.8%,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7%,实现预期调控目标。

  第二,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长8.4%,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5.5%,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迅猛,前三季度,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5万亿元,同比增长35%。信息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并有力带动了物流、仓储、邮政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得到释放,东中西地区各自的动态比较优势逐步形成。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4%。放开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准入,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三,内需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9%,较上年同期放缓0.8个百分点,但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同比加快约0.9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5.8%,较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基本稳定。

  第四,外需市场出现分化,外贸出口平稳增长。2013年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分化趋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比较明朗,而发展中经济体呈减速下行态势。111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3%,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但是,存在显著的对香港贸易虚增问题,不计算对港贸易的总体出口仅增长5.9%左右。由于我国经济的逐步企稳回升以及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的明显上行,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回升。

  第五,消费物价温和回升,生产价格降幅收窄。2013年我国价格水平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连续下跌,而房价涨幅较大。在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111CPI同比上涨2.6%,涨幅同比放缓0.1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CPI将上涨3%以上,全年CPI将上涨2.7%左右。受国内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连续保持了21个月的下跌状态,预计全年将下降1.9%左右。按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111月,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8.2%,特别是部分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在20%以上。

第六,就业弹性明显提高,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就业弹性大幅提高,每1个百分点GDP吸纳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2005年的86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112万人,到2012年进一步增加至164万人。同时,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企业不会轻易主动裁员。2013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同比增加42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

二、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具备有利条件

  展望2014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内生增长动力有效增强,将有条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然,为了保障就业形势和市场预期的稳定,也需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第一,各项深化改革举措有序推开,市场活力将得到极大释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并通过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革推进的先后次序,2014年将会首先从有助于稳增长的部分改革做起。新一届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财政、金融、行政、价格、城镇化等领域加快改革步伐,将极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第二,努力打造“经济升级版”,经济结构调整将取得进展。区域方面,东部地区不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速率先企稳,并带动全国经济稳步运行,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协调性有所增强。产业方面,服务业增长加速,新兴产业增势良好,新兴业态蓬勃兴起,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企业方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和市场倒逼作用下,部分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将有所提高。

  第三,“四化”融合发展,形成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是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基本面。随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新型城镇化有望加速推进,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将会以新市民的姿态重新进入城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增加不同类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商品,直接推动服务经济部门的增长。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将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第四,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扩大内需潜力较大。当前我国储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在高铁、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节能减排、棚户区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设等领域,仍有较大的投资需求空间。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收入水平都有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信息消费、健康、养老、社区、文化服务业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形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

  第五,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具备运用空间。2013年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上提出了“底线思维”理念,确定了按“上下限”调控的合理区间,采取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使用上,都增加很多鲜活经验。总体上讲,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空间,国家总体资产负债安全,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具有较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三、清醒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尽管我国经济具备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扭曲,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并存,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第一,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尽管20137月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抑制消费增长潜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回落,结构性失业问题存在,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难,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会加大职工下岗压力,部分企业轮休致使部分产业工人并未实现充分就业,这些将影响消费需求回升,不利于扩大内需战略实施。二是基建项目等投资资金来源趋紧。审计署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将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与规范,货币政策逐步回归稳健等因素将会对投资需求形成制约。三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过快将显著影响我国出口竞争力。20131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7%。在海外市场需求不足、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大幅上升将显著影响出口增长。

第二,产能过剩抑制经济回升的高度。我国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船舶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另一方面,尽管产能呈现大面积过剩,但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而且大部分为现有水平的重复投资,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必将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严重产能过剩问题必然会抑制经济企稳回升的高度。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明显上升。目前,我国财政问题与金融问题不断交织,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稳定性。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加上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提高。根据IMF估计,我国广义政府债务已占GDP50%左右,这些负债的本息中很大一部分只能依靠出售土地收入偿还,或者举新债还旧债。   

  第四,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系统性风险。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继续累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不断飙升,远远超出居民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由于土地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但产业升级步伐缓慢,难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房地产需求不足,出现了严重过剩局面,“鬼城”现象增加,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下跌。一旦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普遍出现衰退,将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并引起融资平台偿还困难、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等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

第五,企业各项经营成本明显上升。首先,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显著提高。新增资金主要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和融资平台,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其次,2005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4.4%20102012年农民工收入年均上涨17.4%,企业用工成本提高。最后,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地价攀高、水价上调等因素使企业面对的环境、土地等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企业负担加重导致大部分企业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微利经营,影响未来投资、技术改造等生产活动。

四、201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长期看,国内需求扩大潜力巨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短期看,2014年全球经济稳中略好有助于稳定外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稳增长政策继续发挥作用,经济增长预期与信心提高。我国经济将保持稳中略降的增长态势,预计2014GDP将增长7.5%左右。

  第一,投资增幅高位趋缓。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稳定投资的关键因素,但受到资金来源趋紧的影响,难以继续大幅增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将会加快。制造业产能过剩会降低企业投资意愿,制造业投资不会明显好转。受房价难以继续大幅上涨、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将稳中趋降。预计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左右,较上年放缓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15%左右,较上年放缓约4个百分点。

  第二,消费增长保持稳定。2013年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但我国就业形势比较稳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推动消费稳定增长。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进一步显示出较大潜力,消费需求会基本稳定。预计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三,出口增速稳中略升。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日本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步入短期复苏轨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将有所好转。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出口难以有大的改变。国内需求较弱使得进口增速难以加快。预计2014年出口将增长9%左右,进口将增长7.5%左右,进出口贸易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四,物价呈温和回升态势。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工业品价格会基本稳定。从食品价格看,粮食“十连增”有助于粮价的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较高使得2014年猪肉供应有一定保障,只有鲜菜、鲜果受天气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是,从服务业价格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的服务业价格上升;资源价格改革继续推进,将会推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预计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3%左右。

五、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4年是大改革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稳”与“改”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我们既要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环境和条件;又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一)如何理解“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如何确定2014GDP预期调控目标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最主要的亮点在于,提出要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合理速度。

  合理增速是保障就业的增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高达727万人,较上年增加2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同时,2014年中央要下决心化解产能过剩,在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的过程中,职工将会出现下岗再就业压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因而稳增长归根结底是为了保就业。

  合理增速是有助于改善增长质量的增速。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要防范出现类似金融危机之后大规模刺激政策所带来的严重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债务风险上升等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合理增速是一种有助于经济结构改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速度。

  合理增速是有助于顺利推进改革的增速。如果经济增速过高,就可能出现新的结构问题,通货膨胀压力也可能会加大;如果增速过低,一系列社会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经济增长要合理适度,与促改革相协调。

  合理增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增速。随着劳动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等要素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期。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在7%8%。因此,合理增速应是基本接近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的增速。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后顺序”?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包括16个方面、60大条、300多点,但改革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有序推进,需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式和时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的原则。一是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二是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全面统筹和审定后,2014年适时加以推进。三是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四是对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也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

  此外,还要注意到,改革是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打破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既得利益,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战略战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短期内有助于稳增长的改革可以先启动。

  (三)如何理解“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此次会议中央首次将防控债务风险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迫切需要规范管理。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规模借债,不断加大投资刺激力度,债务率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也在上升。而且,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因此,我们也要警惕并高度重视债务问题,着力防范和化解其中隐含的风险。

  为此,会议提出: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这些措施勾勒出债务管理的大致框架。全口径预算管理,就是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政府性债务自然也不例外,这会提高地方举债的透明度。明确责任,就是谁举债谁偿还,省区市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强化考核,能减少地方举债的随意性,让地方领导对防控债务风险真正重视起来。

  (四)如何理解“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年来中央都会把农业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此次会议更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第一项任务。会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如果吃饭出现问题,那么其他各领域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尽管2013年粮食总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消耗口粮之外,人们消耗肉禽、蛋白所需要的粮食更多,粮食需求增长非常快,而我国粮食产量再保持连续增长的压力很大,耕地利用粗放、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等问题突出。因此,中央如此强调粮食问题,就是要求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别人来养活自己。

  (五)如何理解“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最大挑战,特别是形成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性根源没有得到解决,产能过剩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高度。此次会议表明,中央要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为此充分考虑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工下岗失业等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此次会议提出,要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这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体制机制手段。一方面,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通过价格杠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和干部考核制度,为产能扩张和国内生产总值崇拜降温创造制度条件。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目前,有大量过剩产能是无效产能,必须大力淘汰,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形式,创造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生产能力来。

  (六)如何理解“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3年经济工作中重点强调了城乡协调发展,而2014年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关系主要由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来推动。我国将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着力构建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此次会议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要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

  (七)如何理解“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中央政府强调,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惠民生。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着眼于最突出、最迫切的领域,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一是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突出强调了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2013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始终没有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此次会议也未提房地产调控,而是强调“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提高住宅用地比例”,这说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往房地产调控更侧重通过增加税费,打压投机、压制需求,而下一步要从供给端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说明房地产政策已经由原来的以“堵”为主转变为以“疏”为主的思路。三是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八)如何理解“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目前,顺应国际潮流,我国面临着在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的趋势,特别是将进一步加大金融、物流、航运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同时,我国将逐步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升出口竞争力势在必行。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此,2014年将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在保持我们的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带动作用的同时,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三是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强对“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开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2013年主要经济数据

  1.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2012年增长2.1%,实现“十连增”。

  2.预计2013GDP增长7.7%CPI上涨2.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调控目标。

  3.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亮点

  1.提出辩证处理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合理速度。

  2.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后次序,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3.首次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信息来源:《时事报告》201401期(人民网)

 

上一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重点
下一条: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文字实录)
关闭窗口
 
· 西安工程大学校关工委“银龄...
· 关于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
· 关于发放春节慰问品的通知
· 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征集...
· 畅谈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喜迎二...
· 关于选聘首批研究员的通知
· 喜迎二十大书画摄影展通知
· 关于2022年开展第五届金婚庆...
· 关于鼓励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参...
· 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建...
· 全省教育系统老干部工作先进...
-更多-

Copyright ©  2012-2013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仁厚北路二号 邮政编码:7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