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原服装系美术教研室主任、教授,77岁)
我于1985年由西安美术学院调入我校服装系任教,担任美术教研室主任,1996年退休。退休前在系领导、教务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学术性的“杜建国教授从教38周年绘画作品回顾展”。当时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亲自到会致词,并给服装系及学校提了字。美院的老领导汪占非及教授专家、教师多人也到会参观。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邹宗绪到会致词,秘书长安正中和许多专家学者也到会参观,陕西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骞国政也莅临参观并题字,还有社会有关人士都莅临参观。画展获各界好评。退休后2001年为我校艺术工程学院返聘,担任艺术工程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至2008年离任。
1985年我校继中央工艺美院后在工科院校中首先设立了服装专业,招收服装设计艺术类学生。在高等院校设立服装专业,当时在我国完全是个新生事物。我在美术学院长期从事美术基础教学,面对服装专业的美术教学如何进行也是一个陌生课题,没有经验。但是绘画基础总是有共同性的。在培养目标,开设课程等大的方向确定后,编写教学大纲当然是首要任务。怎样合理的在有限的课时内教授必要的基本知识,锻炼必要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规律,这些都是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美术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有一定的课时保证使学生有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美术基础教学除了贯穿始终的审美教育外,主要是绘画技能的训练。和其它知识一样,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至深,由低到高的过程。各个环节都有其科学性。就拿美术基础教学中基础的基础“素描”来说,这是研究掌握造型规律和技能的一门艺术科学。从如何认识形体到塑造表现形体,从熟练的运用到创造性的表现也是有严格的规律可循的。徐悲鸿先生曾生动的比喻过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相当于数学在理工学科中的地位一样,可见其重要性了。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要求,不可能像美术院校那样有长的课时和达到的深度,但必要的环节又不能少,所以就采取以中短期作业为主,在有限的时间里精讲多练,由最基本的几何型体静物石膏像到人物,都经历一下,人物是重点,以慢写速写为主。但在进行人体速写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理解,怕出事。在一个工科院校的环境里要画人体模特真是史无前例的事,遇到阻力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争取到画泳装模特为止。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件趣事了。后来在艺术工程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了画人体速写的安排。所庆幸的是现在许多工科院校的美术教学中也画人体了,也不见怪了。看来认识的进步得有个过程。关于人体模特问题在“文革”中闹得最凶,惊动到毛主席亲自做了批示才比较肯定了下来。随后改革开放初期多起“人体油画展”“人体模特事件”等又闹腾了几次。为什么要画人体?许多专家、学者、报刊都有不少文章专门论述就不多说了。试想就服装设计来说,服装就是人体“外包装”。如果一个设计师连人体的结构形态与美感都没有直接的感悟,怎么能更好的设计“外包装”呢?作为艺术学子对审美为中心的“人”来说,对自身的结构形态和审美都没有直接的感悟,不能不说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
在教学上做到了既适应专业的要求,又把握住了学科的专业性和正规性。这些原则和方向安排好了以后,关键就是执行这些原则的教师了。当时陆续引进的教师都是正规美术院校毕业的品学兼优的同志,或者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长一些的同志,组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逐渐积累了经验,掌握了一些规律,对支撑专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2011年我校服装系第一届本科生聚会时,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在领导岗位,有的在做企业,大家都谈到当时在校所受的教育,学习的知识包括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感到记忆犹新,受益匪浅,对他们的成长和取得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回顾以往20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多年来各理工院校纷纷建立了艺术类专业,且生源饱满。我校艺术学科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壮大的形势下竞争也是激烈的,如何实现由“量”到“质”的跨越,做到可持续发展,理工科院校如何进一步办好艺术类专业,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需要有志者去专门研究。我校艺术类专业同样面临适应社会发展新的需求,如何切实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的艺术类专业教育由“多”到“强”更上一层楼。培养出更多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艺术人材。
值此我校办学100周年之际,谨写此短文以兹纪念并表示热烈祝贺!
201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