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建校前令人难忘的一些往事
李 鎜(原服装系纺织品设计教研室教授,78岁)
在我校办学百年庆典之际,重温学校的发展历程,倍感曲折。早在民国之初的1912年7月北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创建的机织科起,经多次变迁至抗日时期的1938年4月在陕西汉中城固县组建的西北联合大学,这时已发展成机织工程系(纺织工程系),同年9月改为西北工学院(以下简称为西工),校址迁往陕西咸阳。新中国成立后,西工的纺织系在院系调整中曾到过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院校,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12月,经纺织部批准,以当时的纺织系为主成立了西北纺织工学院,校址建在西安。经迅速发展后,于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历经百年的沧桑与变革,我校已从一个机织学科发展成为当前一所以纺织、服装专业为特色的综合大学,确实来之不易,宜倍加珍惜。
我于建国初期的1955年9月从天津大学(前北洋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工纺织系,当时全院教职工才二百多人,纺织系只有二十多人,全系设有棉纺、毛纺和机织三个专业。我所在的机织教研室总共才有四位教师(三位老教师加上我一个助教)。虽然这是已接近一个甲子以前的事了,但有些专业建设中的事情,却记忆犹新。下面就教师队伍、专业和教材建设中的一些片段做些回忆。
一、教师队伍建设
抗日时期西工综合了各校实力,师资力量较强,其中就有纺织教育的先驱张朵山教授等。抗日胜利后一些教师离校返回京津等地高校,张去了北洋大学。解放初西工在当时院领导的决策下,于1950年为纺织系引进来李有山、李辛凯、王文光三位教授,之后他们就分别担任了三个专业教研室主任。在此后的工作中,充分证明他们就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从1950年代一直工作到1990年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有山教授调来之时还从当时的南通纺织学院精选了三位优秀学生转学西工纺织系,于1952年毕业,后来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在西北纺织工学院成立之后,他们曾先后担任过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这其中就有现在的姚穆院士。在1950年代还有从本校选留以及从兄弟院校分配来的一批青年教师,1959年还特别争取到一些留苏毕业生(含博士生),这些都成为系和学校的骨干力量。
二、专业建设
有了师资,特别是他们的实干和敢闯精神,必然会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下面举几件专业建设中处于国内领先的事例:毛纺专业是根据当时我校师资力量和地处西北的情况率先成立的专业,并于1953年就有了毕业生,满足了建国初期这方面人才的急需。后来毛纺织还成为纺织系的特色专业,在国内召开的四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均由我校牵头组织召开。机织专业于1959年就在以李辛凯、陈瑞龙(留苏博士生)为导师招收了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培养了纺织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初期在李辛凯教授主持下,西北纺织工学院及时成立了服装系,并招收了服装本、专科学生。经过几年时间于1986年纺织部批准我校为第一批服装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首位服装专业硕士生就产生于我校。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三项基本建设之一。解放初我国高等教育是全面学习苏联,教材建设也不例外。早在1950年代的纺织系就有组织的进行了苏联专业教材翻译工作,并出版发行,受到兄弟院校好评。此后持续进行了专业教材的自编工作,在兄弟院校的统编教材中,《毛纺学》、《纺织材料学》都是由我校牵头主编的,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李辛凯教授还编写了《纺织英汉词典》,后印刷出版,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畅销工具书。
这些事虽已过去几十年了,但学校领导的决策、特别是几位专业学科带头人那种勤奋耕耘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历历在目。
2012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