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丰(原针织教研室主任、教授,79岁)
一、针织学科的建立
纺织行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富强作了巨大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服装的要求不仅是遮体避寒,更要求舒适合体,因而对传统的梭织物、机织布缝制的内衣、袜、帽等提出了挑战。
由于机械技术的提高和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由经、纬纵横直线交织而成的机织布,改变成由钩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将线圈与线圈纵横串联成的织物,即针织物。其弹性是机织物所不能比的,具有与人体相适合的成形技术。
人民的需要是科研的方向和办学的宗旨。1960年学校指定一名机织专业教师筹建针织专业,他去上海针织厂学习针织机设备和到有关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因此于1958年我校招收五年制的针织专业本科班学生。1974年陕西省对我校提出专为陕西省针织厂开办针织专业工人进修班,专为工厂培养针织专业技术干部。
1976年面向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培养针织专业人才。1978年开始每年招收四年制的针织专业本科学生。1987年还同时为全国各地如广东、新疆、兰州等地开办了针织专科代培班,以适应相关的针织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针织学科的发展
我校针织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当时既无教师又缺设备,学校指定一人筹建针织专业,那时针织实验室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只有简单的几台针织台车,棉毛机和罗纹机,其价值约10万余元,仅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经过30多年教研室教师的共同奋斗和学校的支持,到“十一五”结束,针织专业发展为针织工艺与服装设计和针织成型两个专业方向,师资队伍明显壮大,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目前针织教研室有8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1名。有二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3位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5人。针织专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多,每年招收本科生3个班,共计90余人,研究生10人左右。
针织实验条件也明显改善,针织实验室面积达350平方米。目前有国际最先进的德国斯托尔公司CMS-530HP型多针距电脑横机一台,国产电脑横机三台,国际最先进的意大利产圣东尼SM8-TOP2型无缝内衣机一台,国产无缝内衣机一台,国内最先进的电脑大提花园机、拨片式提花机及多跑道针织园机等设备,实验设备与仪器总价值超过了300万元。
三、针织学科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十一五”末,针织学科教材专著和科研成果有:出版教育部级教材及专著6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完成30余项科研项目,总计完成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四、“十二五”期间针织学科发展规划
1、计划每年招收针织工业与服装设计和针织成型两个方向的本科生4个班,120余人,研究生15人左右;
2、为充实针织实验条件,完善针织教学,引进一台多功能经编机;
3、出版教育部教材,参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及省部级纵横项目等,完成科研经费1500万元,使我校针织学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