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欣贤(原教务处处长、棉纺专业教授,74岁)
薛少林(现纺织与材料学院教授)
过去,为了适应纺织工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对人才的需要,我校在纺织工程专业下设立了三个专门化,即棉纺、毛纺、机织专门化,实际上也就是专业方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纺织工程专业就按照三个专门化进行人才培养。所以,组织机构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也都独立进行。于是就形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称呼:棉纺、毛纺和机织专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这些专业无论在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专业。其中,毛纺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棉纺专业是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培养和锻炼,棉纺专业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精良、且颇具规模的师资队伍。其中,李有山教授当时兼任全国纺织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棉纺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棉纺教研室的老师们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大家都刻苦地钻研业务,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同时,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新知识、新领域,努力推进纺织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又通过教学和教书育人活动,再把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建设人才。
棉纺教研室的教师们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将棉纺专业主干课“棉纺学”课改为“棉纺设备”、“棉纺原理”、“棉纺质量控制与产品设计”三门系列课程,使专业课程形成了体系,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合理,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增设了“棉纺织厂设计”、“专业外语”、“花式纱线”、“棉纺气力输送”等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与此同时,主编或参编出版了配套的专业课统编教材,其中郝凤鸣、任秀芳等主编了《棉纺质量控制与产品设计》,耿绍琪、顾行方主编了《棉纺实验》,王介生主审、任欣贤参编了《棉纺设备》,顾行方参编了《棉纺工艺原理》等。这些教材都有较高的水准,在全国棉纺专业课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任欣贤参加主持的“纺织工程专业的改革和建设”、耿绍琪的“棉纺织实验课建设与改革”获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989年王介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
棉纺教研室的老师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杨乐宁、任欣贤参加主持完成了纺织部项目“中长绒陆地棉生产及高档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并通过了部级鉴定;王介生的“吸风均匀度的理论分析”获陕西省纺织公司科研成果一等奖、“细纱机磁性加压测定仪”获陕西省高教局科技三等奖、“多仓混棉机的混合理论研究”获陕西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三等奖;李有山等的“钢领磁代渗硫研究”获陕西省高教局科技三等奖、“钢领磁化低温电解渗硫”获陕西省纺织公司科研三等奖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杨乐宁等的“竹节纱计算机监控装置”获陕西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三等奖;郝凤鸣等的“乌拉圭半细毛精纺呢绒的开发”获陕西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孙卫国等人的“天然彩棉纺织加工及产品开发”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
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导行业,全国棉纺织企业数目最多、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最大。多年来,我校的棉纺专业(后改为棉纺织、纺织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分布在全国棉纺织行业的各个单位,大多成为单位中的技术骨干,并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为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也不乏省部级以及地方各级官员。现仅举一小部分例子如下:李雅芳,棉纺57级毕业生,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顾宪祥,棉76级毕业生,现任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张登社,棉77级毕业生,曾任西北国棉一厂厂长,2000年被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选为“2000年度全国纺织管理优秀经营管理者”、2005年获“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王良高,棉77级毕业生,曾任陕西第十一棉纺厂副厂长;张金安,棉77级毕业生,原任我校党委副书记,现任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渭南市委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渭南市第三届政协委员;谢建彬,棉77级毕业生,现任陕西风轮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02年1月,被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领导小组批准为第四批“陕西省三五人才”,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2007年获陕西省优秀管理者代表;貟秀琴,棉77级毕业生,现任陕西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吴穗生,棉84级毕业生,现任广州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所长等。此外,棉77级毕业生留校工作者众多,现在许多人已成为我校中层干部或教学骨干。